乌鲁木齐市文化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17:53:06   浏览:964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乌鲁木齐市文化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乌鲁木齐市文化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92年7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批准 1992年8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职责
第三章 文化娱乐、图书报刊经营的管理
第四章 音像制品经营的管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丰富各族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文化市场管理范围包括:
(一)各类营业性文化艺术展览;
(二)各类营业性的演出活动;
(三)各类营业性文化娱乐活动;
(四)各类营业性业余文化艺术培训活动;
(五)图书报刊的零售和出租;
(六)音像制品的销售、出租,营业性录像放映和电视摄像服务;
(七)字画经营活动;
(八)其他文化经营活动及其场所。
第三条 文化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第四条 文化市场的管理要坚持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鼓励和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活动,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击非法的文化经营活动。
文化市场的经营活动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协助政府维护文化市场秩序,监督经营管理活动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第五条 文化市场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本市文化市场的管理,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文化、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批准,不得从事文化市场的经营活动。
第七条 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和从事文化市场管理的工作人员,不得参与文化市场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 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的职责
第八条 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共同职责是:
(一)宣传、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负责本条例的实施并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依法进行查处;
(三)依法对全市文化市场进行管理、协调和指导;
(四)负责对文化市场管理经营人员的培训、考核。
第九条 各类营业性文化艺术展览、文艺演出、文化娱乐、文化艺术培训、图书报刊的零售和出租及其他非音像制品的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及其场所,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条 各类音像制品的经营活动及其场所,由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文化部门所属单位的音像播映和经销活动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批准后,由文化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十一条 文化市场的场所治安、工商管理、税收征管、物价管理、卫生防疫,分别由公安、工商、税务、物价、卫生部门负责管理。

第三章 文化娱乐、图书报刊经营的管理
第十二条 申请从事本条例第二条(一)、(二)、(三)、(四)、(五)、(七)、(八)项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需经文化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发给文化经营、演出许可证并按规定到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卫生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证照和手续后,方可开业。
从事图书报刊印刷、发行、批发经营活动的单位,应当接受文化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文化娱乐、图书报刊经营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证照、手续不全从事经营活动;
(二)承印非法出版物或进行其他非法出版发行活动;
(三)个体经营者和未经批准的国营、集体单位经营图书报刊总发行和二级批发业务;
(四)制作、复制、出售、出租、传播或上演内容反动、淫秽、宣传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的图书报刊或文艺节目;
(五)利用游艺、游乐场所和文娱用具进行赌博或封建迷信活动;
(六)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放进未成年人的;
(七)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

第四章 音像制品经营的管理
第十四条 申请从事音像制品经营的单位或经营录音制品的个人,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批准发给经营许可证并按规定到工商、税务、物价、公安、卫生部门申请办理有关证照和手续后,方可开业。
第十五条 在音像制品经营活动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证照手续不全从事音像制品经营活动;
(二)经营未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音像制品;
(三)经营内容反动、淫秽、宣扬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统一的音像制品;
(四)从事其他非法音像制品经营活动。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六条 对执行本条例成绩显著的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和举报、揭发文化市场经营管理活动中违法犯罪活动有显著成绩的公民,由市人民政府或文化市场管理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第十七条 从事文化娱乐、图书报刊经营活动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的,由文化主管部门视情节分别给以警告或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文化经营、演出许可证,并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以上处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第十八条 从事音像制品经营活动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视情节分别给以警告或责令停业整顿、没收音像制品及设备和非法所得,处以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经营许可证,并由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以上处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第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涉及公安、工商、税收、物价、卫生等管理规定的,由有关部门进行处罚;法律、法规另有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罚没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交同级财政。
第二十一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主管机关申请复议。受理申请复议的机关应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
又不履行复议决定的,处罚机关可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二条 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时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工作失职,情节较轻的,由其主管部门给以行政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文化、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可依照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收取管理费,用于文化市场管理。
第二十四条 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由市人大常委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2年8月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杭州市财政、地税局内部监督检查实施意见(试行)

浙江省杭州市财政 浙江省杭州市地税局


杭州市财政、地税局内部监督检查实施意见(试行)

杭财监督〔2002〕769号


  第一条 为了严格财经法规,强化执法监督力度,促进廉政建设,建立健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规范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财政税务系统的有关规章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所称内部监督检查,是指杭州市财政局财政监督检查局(以下简称监督检查局)派出检查组或人员,对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地方税务局内设各职能部门的财政财务会计管理、预算编审执行、内部制约制度以及直属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三条 监督检查局在市局的领导下,依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独立行使内部监督检查权;客观、真实地反映查出的问题,评价检查的结果,提出整改意见或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建议。

  第四条 行使内部监督检查的人员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忠于职守。监督检查局要加强对从事内部监督检查人员的培训,保证检查人员有较高的政治、业务素质。

  第五条 监督检查局要逐步强化对各职能部门的内部监督,督促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各自的财政监管职责。

  第六条 内部监督检查的内容是市局各职能部门在财政收支、审批事项、制度建设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中,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对市局直属单位主要是进行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内容具体包括:

  (一)市本级收支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调整情况;

  (二)市本级部门预算的编制、审核和批复情况;

  (三)市本级一般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征收及解缴入库情况;

  (四)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支出的上解、拨付等支出情况;

  (五)市本级专项资金的筹集、分配、管理情况;

  (六)市本级预算外资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收取、分配、管理情况;

  (七)市本级财政总预备费的分配、使用情况和收支预算的追加、追减情况;

  (八)市本级财政与上下级财政资金结算情况;

  (九)国家债务资金、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借入、使用、归还和管理情况;

  (十)市本级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包括资产评估、清产核资、产权登记、产权界定、国有股权、产权交易、授权经营、收益监缴等;

  (十一)市局内部银行账户的管理情况;

  (十二)市局的财务收支、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情况;

  (十三)市局直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会计信息质量情况;

  (十四)对审计部门和内部检查提出的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十五)局内办公经费和其他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十六)部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十七)市局内部重要基本建设、固定资产购置和其他工程项目的立项招标、预决算及投资效益等情况;

  (十八)其他需要监督检查的事项。

  第七条 市局各职能部门应积极支持配合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将有关财政、税收、国有资产、财务、会计等法规、政策、制度以及其他与财政监督有关的文件抄送监督检查局;监督检查局根据工作需要可调阅各职能部门有关文件、报表、资料和了解情况;各职能部门召开的有关重要会议和举办的主要业务培训,应通知监督检查局参加。

  第八条 监督检查局在实施内部监督检查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密规定,按有关规定管理涉密文件、资料。

  第九条 监督检查局根据上级布署和市局的具体情况,确定内部监督检查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计划,报局长办公会议批准后实施。局长办公会议定期听取监督检查局关于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情况汇报。

  第十条 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由监督检查局派人组成检查组实施,必要时也可由监督检查局提出方案,经市局分管领导批准,从市局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实施内部监督检查。检查组人员不得少于2人。

  可能影响公正检查的人员,应当回避。

  检查实行组长负责制。检查组组长应对检查工作质量负责,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核。

  第十一条 开展内部监督检查,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全面检查或重点抽查的方式。监督检查的方法主要有审查、调查、检查等。检查时限一般以上年度和本年度为主,必要时可追溯到以前年度。

  第十二条 实施内部监督检查,监督检查局应在7个工作日前送达内部监督检查通知书。通知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检查的依据、范围、内容、时间、方式和具体要求。

  第十三条 检查组要认真、客观公正地开展监督检查工作,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确定检查重点,特别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资金使用效益和内部管理程序的检查,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必要时可延伸核查相关单位。

  第十四条 检查组在实施内部监督检查时,如发现涉及到个人违纪、违法行为的,应由监督检查局移交市局监察室查处。

  第十五条 检查人员通过审查有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查阅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取得相关证明资料。

  第十六条 检查组对监督检查和调查的内容与事项,应按监督检查工作规程(由监督检查局另行制定)的要求进行整理,形成工作底稿。

  第十七条 检查人员在监督检查和调查中取得的证明材料,应当由提供者签名。不能取得签名的,检查人员应当注明原因。

  第十八条 被查单位应积极支持配合检查组工作,及时、全面、客观地提供相关资料,并对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十九条 检查组在检查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特殊情况下,经批准可以延长到30个工作日内)形成书面内部监督检查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被查单位的基本情况,检查组对该单位工作的基本评价,提出整改意见或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建议。

  第二十条 检查组在提交内部监督检查报告前,应当征求被查单位的意见。该单位自收到内部监督检查报告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或说明;检查组对有异议的问题要进一步核实后才能提交检查报告。

  检查组在提交内部监督检查报告时,应将被查单位对内部监督检查报告的书面意见或说明,以及工作底稿一并上报。

  第二十一条 监督检查局对检查组提交的内部监督检查报告按监督检查工作规程进行审核,在下达内部检查结论通知前,应向市局分管领导汇报,并经市局负责人审定,如遇重大事项须经局长办公会议审定。监督检查局根据审定意见,对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规范,并且执行较好的职能部门,建议予以通报表扬;对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的事项,按有关规定提出整改意见或加强财政、财务管理的建议。

  第二十二条 被查单位应按内部检查结论通知,积极进行整改落实,认真研究检查报告提出的管理建议,并于30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情况上报市局领导,并抄送监督检查局。整改情况列入争创满意部门(单位)的内容之一。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意见自二○○三年一月一日起试行。


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水利厅


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水农〔2008〕24号


各市、县(市、区)水利(水电、水务)局:

现将《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地将贯彻落实情况以及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报告我厅。

联系人:董 浩;联系电话:0571-87826534。





二○○八年九月四日





浙江省山塘巡查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山塘管理,规范山塘安全运行巡查工作,依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浙江省防汛防旱条例》,《浙江省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办法》和《浙江省水库大坝巡视检查办法》等规定,结合山塘管理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总容积在1-10万立方米的屋顶山塘、饮用水水源山塘和其他重要山塘(保护下游重要公共设施的山塘),一般山塘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山塘安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山塘所有者是山塘的管理主体,承担山塘管理职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山塘的安全运行巡查管理工作实施监督。

第四条 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山塘的安全运行巡查管理工作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督促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基层水利站应对巡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第五条 山塘巡查员是指由山塘管理主体确定的山塘巡查具体责任人(行政村主要负责人不得兼任山塘巡查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将本区域内山塘的巡查员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章 山塘巡查

第六条 山塘巡查工作由山塘管理主体组织实施,负责落实巡查制度、巡查人员和巡查经费。

第七条 山塘安全巡查的范围:包括坝体、坝址区、输(泄)水建筑物、近坝岸坡以及水体、水质等。

第八条 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参照有关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定山塘的巡查项目及内容并统一记录表式。

第九条 山塘工程巡查在非汛期每月不少于两次,汛期每周不少于二次。山塘处于较高水位时,每天至少巡查一次,病险屋顶山塘每天至少巡查二次。

当坝体遇到可能严重影响安全运用的情况(如发生特大暴雨、洪水、有感地震、山塘水位骤升骤降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等),应加密巡查次数。发生比较严重的破坏现象或出现其他危险迹象时,应组织专门人员对可能出现险情的部位进行连续观测,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第十条 巡查员通过眼看、耳听、脚踩、手摸等直观方法,主要对以下部位及内容进行巡查:

坝体:主要检查有无渗漏、裂缝、塌坑、凹陷、隆起、蚁害及动物洞穴;近坝水面有无冒泡、漩涡等异常现象等。

坝址区:主要检查有无渗漏、塌坑、凹陷、隆起等现象。

溢洪道:主要检查有无堵塞、岸坡及边墙是否稳定、溢洪时会不会冲刷坝体及下游坝脚等。

输、泄水管(洞):主要检查进出口有无渗漏、启闭设施有无锈蚀、弯曲、操作是否灵活,管(洞)身有无断裂、损坏及渗漏等情况。

近坝岸坡:主要检查有无崩塌及滑坡等迹象。

第十一条 建立饮用水水源山塘日常巡查制度。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巡查员通过观察山塘水生物、水源浊度以及嗅觉等感官性状,关注水体、水质,防范危及饮水安全的事件发生。

第十二条 巡查记录和报告

1、每次巡查应做好详细现场记录并签名。如发现异常情况,应详细记述时间、部位、隐患;

2、现场记录必须及时整理,并将本次巡查结果与以往巡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如有问题或异常现象,应立即进行复查,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3、汛期巡查中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山塘所有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

4、汛期巡查的记录和报告等均应及时整理归档,确保资料的联系性。

第三章 巡查员管理

第十三条 山塘巡查员必须身体健康,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或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熟悉本山塘基本情况,掌握山塘巡查管理知识。

第十四条 巡查员应服从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山塘管理主体的领导和指挥,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巡查员在进行巡查时应当注意自身安全。

第十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每年应组织巡查员进行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技术指导,做好服务工作。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本辖区内的山塘巡查管理工作和巡查员进行年终目标考核。

第十七条 巡查员原则上应一人一塘,相邻较近的山塘可由同一巡查员负责巡查,但不得超过两座。有条件的地方应组织巡查员参加意外伤害保险。

第四章 奖罚制度

第十八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对巡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给予一定的巡查经费补助(电站山塘除外)。

第十九条 对巡查工作到位、责任心强的巡查员,有关部门应给予表彰,对于为保护群众安全或在山塘抢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巡查员,应给予通报表彰和记功。

第二十条 巡查员不按要求进行巡查、记录不规范、汇报不及时的,将视情适当扣除其当年的巡查工作报酬。对山塘出现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巡查员不在现场或在现场知情不报的巡查员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水利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