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事人不出庭参加诉讼的原因与对策/付建国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1 04:14:15   浏览:962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也相应增加,并不断地涌入法院,给目前案多人少的司法审判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在司法实践中,经过深入调查,发现诉讼参与人尤其是当事人不到庭参加诉讼现象尤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件的审判效果,并表现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为提高诉讼当事人到庭率,本文结合让胡路区法院审结案件的实际情况,分析危害性、原因和特点,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希望能对司法审判有所裨益。

  一、当事人不到庭参加诉讼的危害性及其原因

  当事人不到庭参加诉讼,其社会危害性虽然因个案不同,但是主要表现为致使案件无法调解结案而造成法院调解率偏低,致使案件难以查明事实而无法让当事人真正息诉,致使案件真实性无法确定而让虚假诉讼乘虚而入;致使案件诉讼周期偏长而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和诉讼成本增加。经过仔细分析,不到庭参与诉讼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法律关系简单明了,当事人自认败诉。在当事人不到庭参加诉讼情形中,有部分当事人自认为无理,到不到庭结果都是一个样,法院怎么判都接受,最后按照法院判决履行完事。这种情形当事人一般都接收法院开庭传票,当事人服判,在司法实践中约占不出庭总数的1/8。

  二是缺乏诚实信用,当事人逃避义务。在审判实践中,有部分当事人不到庭就是为了逃避原有义务,赖帐不履行。其一旦被对方起诉后,常常采用消极逃避的方法,如采取搬家、外出打工等方式不履行义务。这种情形多数是不接收传票,公告送达较多,当事人不服判,在司法实践中占不出庭总数的1/4左右。

  三是法律意识淡薄,当事人不懂得维权。由于部分当事人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法律宣传不到位,在其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往往不知道或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在自己被对方起诉后,便认为去了也无用,最后由法院公正处理就行了。抱着这样的心理,他们便不到庭参加诉讼,在司法实践中约占不出庭总数的3/16。

  四是客观原因所致,当事人无法到庭参加诉讼。开庭时间确定后,由于当事人工作忙、年迈体弱或行动不便等客观因素,开庭前又没告诉办案法官或没有申请延期开庭,致使庭审不得不如期进行,致使其错失开庭机会,在司法实践中占不出庭总数的1/8之强。

  五是其它原因。如当事人自身忘记开庭时间的;原告无法提供被告准确送达地址,致使法院无法送达的;碍于情面,当事人不愿意出庭应诉的;代理权限授权不明或落款非本人签字,不到庭参加诉讼的;法院送达给被告人亲友,但是不是同住成年家属,当事人拒不到庭参加诉讼的;鉴定等原因造成审判周期长,挫伤当事人到庭积极性,致使此后开庭不愿意出庭应诉等情形。这些情况虽然不相同,但是当事人主观上都存在一定的过错,故意或过失造成自己没有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占不出庭总数的5/16左右。

  二、当事人不到庭参加诉讼的特点

  不到庭参加诉讼,虽然原因很多,但都是一样的结果,即没有正确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没有到庭应诉。细分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当事方主要表现为被告。由于原告是起诉方,是提起权利的启动者,根据法律规定,在没有委找代理人的情况下,如果原告不到庭,在没有反诉的情况下可按撤诉处理。因此,此时原告方如果不到庭参加诉讼,其不但要承担相当于没有主张权利的结果,而且还承担相应的诉讼费用。对于被告,不到庭则要缺席审理,等待的基本上是不利的法律后果。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不到庭参加诉讼多数表现为被告不到庭。当然,也有在聘请代理人情况下原告不到庭的情形。在统计各类不出庭过程中,发现被告不出庭占不出庭总数的86%左右。

  二是案件类型主要为借贷和买卖合同。虽然司法实践中发生纠纷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多样化,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借款合同中当事人不出庭率最高,借款合同占不出庭总数的47%,其中绝大多数是民间借贷,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买卖合同当事人不出庭率占19%,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婚姻家庭案件当事人不出庭率占13%,其中主要是继承案件较多;其它各类案件不出庭率共占21%,且各类案件不出庭率分布较小。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工程施工类纠纷案件当事人到庭率最高,当事人基本上都到庭参加诉讼。

  三是诉讼代理参与为数不少。除公告送达和当事人自愿认判的之外,有为数不少的当事人不出庭是由于聘请了诉讼代理人。在诉讼中,由于代理人不是案件真正的当事人,不太了解案情真相,为了给自己挣足面子,往往会歪曲事实进行狡辩,不利于法院查明事实,也不利于法院组织调解。另外,还出现部分代理权限不明,或授权委托书是代理人一人所为,这就需要法官进行认真地鉴别,仔细审核。曾有一个法院发生过一起因授权委托书系代理人一人所为,在原告不到庭情况下,在法官却没有严格审查授权委托书的情况下,代理人与被告达成调解协议,造成原告经济损失30万。结果引起原告到相关部门上访,最后启动再审程序予以改判才得以平息。

  四是绝大多数以判决方式结案。调解需要双方的合意,撤诉需要原告主动的提出,而不出庭参加诉讼的案件,绝大多数为被告不出庭,因此除了有诉讼代理人参加诉讼的案件及没有代理人情况下原告不出庭案件可以以调解或撤诉方式结案外,其它全是以判决方式结案,这是造成案件调解率与撤诉率较低的重要原因。其不出庭参加诉讼,法院的判决就很难查清案件事实,很难有效保护其合法权益,最终很难让其信服,无法做到案结事了的社会效果。

  三、不到庭参加诉讼的对策

  不到庭参加诉讼是不正确履行诉讼程序的表现,不利于查明案件事实,不利于推进社会和谐的进程,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因此必须给予其有力的规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

  一是加大诉讼程序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加大到庭参加诉讼重要性的宣传。注重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构建全社会各个层面宣传途径,深入村、社区、街道讲解诉讼程序,宣传到庭诉讼的重要性,改变以往重实体、轻程序的惯性思维,树立起程序、实体并重的正确理念,从而达到真正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法院不仅要严格按照诉讼程序去审理案件,在开庭审理过程中确立起司法审判的威信,更要通过案件审理达到宣传诉讼程序的效果,并开展相应普法宣传活动。其它各部门、各基层单位要紧密配合好法院开展相关宣传活动,支持和鼓励当事人到庭参加诉讼,并建立起到庭诉讼的相应机制。

  二是送达到位,并附有到庭诉讼的相关知识。严格按照最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进行送达,在使用拍照、录像等新型方式送达过程中尽可能地固定证据,同时通知其近亲属,保证被送达人知息,保证包括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送达到位,保证送达方式合法有效。如果被告人在场,送达人要对其进行到庭诉讼知识释明,耐心讲解;如果被告人不在场,则要额外送达到庭诉讼相关的材料。

  三是开庭前提示,确保当事人不会忘记。实践中,有不少当事人因为种种原因忘了开庭时间,以致错过到庭诉讼机会。另外,也为了能够进一步感化当事人,让当事人真实地感觉到法院时时刻刻想着自己,为自己办事,开展庭前提方法不失是一个好的举措。提示方式可以是电话沟通,也可以是短信提示,尽可能地让当事人感受到法院的温馨,尽可能地调动其亲自到庭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有诉讼代理人的案件,也要尽可能地让当事人亲自到庭,同时严格审核代理权限和落款,防止代理人滥用代理权。

  四是巡回审判,能动司法。能动司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它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民众解决纠纷,目前全国各地法院都在大力提倡能动司法。审判中,有些当事人行动不便,路途遥远,或工作繁忙等种种原因不方便到庭参加诉讼,因此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需要,开展能动司法,深入基层,深入社区、街道、村,甚至深入当事人家中,开展巡回审判,努力创造双方当事人都有到庭参加诉讼的机会。根据查明事实,从情法理等多角度展开调解,尽力化解双方矛盾,助辖区社会和谐。

  五是打好外围攻坚战。调动当事人亲自到庭参加诉讼,不能光靠做当事人本身工作,还需要通过外围来促使其积极出庭应诉。对于不想到庭诉讼的当事人,可以根据案件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寻求其周围的亲友,或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其所在的单位,或当地有声望和威信的人来帮助,向其渗透亲自到庭的重要性,教导和督促其到庭参加诉讼。

  六是建立联动长效机制。当事人不到庭参加诉讼,缺陷越来越凸显,并已成为了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其不仅不利于法院彻底解决社会矛盾,相反还引发了信访等不和谐因素,因此这就需要全社会共同携手和共同努力,尤其是建立联动长效机制加以规制和纠正。法院要与公安局、检察院、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承担综治工作的相关单位建立不定期联系,互通信息,并形成机制,共同致力于调动当事人参加诉讼工程。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从“稻香村”看商标如何分类注册

王瑜


  商标法第十九条规定:“申请商标注册的,应当按规定的商品分类表填报使用商标的商品类别和商品名称。”商标类别总共有45个大类,每个大类又有很多的小类。商标分类表是厚厚的一本书,这样在哪个类别注册,在哪些小类别注册,在不同的类别如何注册企业并不那么好弄清楚。下面以“稻香村”为例进行讲解。
  “稻香村”商标著名的有两个,一个是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申请的,一个是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申请的。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将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称为北稻香村,苏州稻香村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称为南稻香村。这两个稻香村除了商号一样以外,其注册商标乍一看也长得一样,如图一、图二。与很难区分两个商标一样,消费者对两个公司的产品也不容易区分,两个稻香村都以糕点见长,在北京的市场两家“稻香村”同城打擂,必有一番纷争。本文透过看起来相似的商标,看背后的注册情况,并通过对比两个商标的注册情况,讲解商标如何分类注册。


图一 图二

一、在那些小类别上注册

  在一个类别注册商标,应当尽量多注册小类,这样的话有两个考虑:
(一)经济实惠
  商标注册是要交费的,商标局收费标准是:受理商标注册费1000元,10个商品/服务项目以上(不含10个),每超过一个,另加收100元。也就是一个商标在一个大类别可以同时注册十个小类,注册一个小类的费用和十个是一样的,这是法定的买一赠九。花一个的价格买到十个,当然经济合算。
(二)限制相同的注册
  有的企业说,我们经营的产品只涉及到一个小类,其他小类就不要了,不算经济帐没有关系,但是另外一个帐不能不算。根据商标法的规定,在一个大类中一个商标已经注册了的小类,就可以排斥其他人用同一个或者相似的商标进行注册。但同一个商标在同一个大类别上会有不同的人注册多次注册,那就降低了该商标的区别作用,消费者就不容易混淆商标的注册人。比如在糕点类(30类)中用“稻香村”注册商标的至少有5个申请人,南稻香村和北稻香村都有注册。消费者就不容易区分哪是南稻香村,哪是北稻香村。
  在第29类上南稻香村只注册了一个小类,而北稻香村注册了九个小类(如图三、图四所示),显然北稻香村的做法比南稻香村高明一些。

图三 图四

二、一个商标如何在多类别上注册

  笔者不赞成同一个商标在过多类别上注册,更不主张进行全类注册,但是公司根据经营范围适当考虑在将来可能的衍生产品上进行预先注册还是有必要的。如果同一个商标在多个类别上注册多个商标,应当使用同一个设计方案。
  我们来对比看两个稻香村的做法,就比较容易看明白。在国家商标局的官方网站中国商标网上可以查到有41个用“稻香村”注册的商标,其中南稻香村用“稻香村”总共注册了5个商标,涉及2个类别,北稻香村注册了24个涉及16个类别。南稻香村用“稻香村”注册了5个商标,共使用了4个设计方案,如图五—八。而北稻香村用“稻香村”注册了24个商标,却始终使用一个设计方案,如图一。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笔者提倡北稻香村的做法,同样基于两个理由:经济和便于识别。多个设计方案肯定要比一个设计方案的设计成本要高,南稻香村同一个商标用不同的设计分别在不同的类别上注册不但多付出了设计费用,也增加了消费者识别成本,造成不必要的误会。与南稻香村相比,北稻香村在十几个类别注册的几十个商标全部使用一个设计方案显然有利于消费者识别。

作者:王律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高级会员
电话:010-51662214,电邮:51662214@sohu.com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山西省地方国营工交企业财务、成本目标管理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山西省地方国营工交企业财务、成本目标管理考核试行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政府



山西省财政厅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各地区行政公署,各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省人民政府同意省财政厅制定的《山西省地方国营工交企业财务、成本目标管理考核试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山西省地方国营工交企业财务、成本目标管理考核试行办法
一、为完善地方国营工交企业财务、成本改革措施,在微观搞活的同时,加强宏观控制,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二、考核的对象。省财政厅对各地市财政局和省级企业主管部门进行考核。各地市和省级企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对县(市、区)主管部门和所属企业逐级进行考核。
三、考核内容及指标确定的依据。实行目标管理考核的四项财务、成本指标是:上交利润(包括上交的所得税、调节税、利润、承包费)、成本、资金占用和扭亏。上交利润以年初省财政厅下达的企业收入指标为依据:成本以上年决算中百元产值耗用水平为基数,年初计划降低率为依
据;流动资金占用以上年决算中百元产值占用水平为依据(其中执行中产成品资金占用水平不得高于上年);扭亏以省对地市、省级有关部门下达和签订的扭亏承包协议书限定计划亏损额为依据,同时还要结合质量指标的完成情况。
四、奖励等级。年终全面完成四项财务、成本指标的,获完成目标一等奖。其中上交利润比指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目标成本再降低百分之一,资金占用水平降低百分之三,质量稳定提高率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不包括百分之八十)并比上年上升的,获一等优秀奖;完成目标利润、目标
成本、资金占用三项指标的,获完成目标二等奖;上交利润比指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目标成本再降低百分之一,资金占用水平降低百分之三,质量稳定提高率在百分之七十以上并比上年上升的,获二等优秀奖。
五、奖励办法。各单位的执行情况按季排队公布,年终总结表彰。省财政厅根据决算执行情况,对完成规定要求的获奖地市、省级企业主管部门和省级企业,提请省人民政府通报表彰,对获得优秀奖者,给予适当奖励。各地市可参照此办法,对获得优秀奖的县(市、区)、部门和所属
企业给以奖励(从地方机动财力开支)。对完不成目标指标的地市财政局和省级企业主管部门予以通报批评,井由这些地市和部门分别向省人民政府、省财政厅作出说明和书面检查,与年度决算一并报送。
六、本办法从一九八六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1986年7月2日